言語中,可以認識一個人的個性內涵,

 


所以言談時,要有情有意;由文字裡,可


 


以明白一個人的思想見解,所以寫作時要有事有理。


我們的生活裡,離不開話;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傳達心意,都要靠語言來溝通。有些人話隨便,開口亂道,令人不敢與他親近;有些人叨叨不休,言不及義,時間一久另人不敢與他相處。另外也有些人話不投機,意見不合、就大打出手,甚至為了一句誤會的話、互相仇恨幾年。所以與人交往要重視說話的要領。
 


 



一、誠懇,令人歡喜接受;


說話首先要讓對方感覺到我們講話的態度誠懇、語氣正直。如果我們說的每一句話,總是發自肺腑,就不會因拙於言辭而造成別人的難堪,只要語氣誠懇,既使是教訓或是建議,也會像宏鐘敲響,令人震撼,對方會因為你的誠懇而接受的。


 


 


二、見解深入,令人歡喜學習;


說話要說一些有見解,有看法,有啟發性、有建設性,才能幫助別人解決問題的話。當對方因為聽了你的話,感到﹝茅塞頓開﹞或是〈豁然開朗〉,他就會心生歡喜而樂於學習。



 


 



 


三、事理圓融,令人歡喜領會;


說話,不能只講空泛、不切實際的話,也不能只講虛浮、表面、沒有理則根據的話。《華嚴經》講【 事理圓融】,既是說將事和理融會貫通,才能讓人歡喜領會。



 


  四、佛語法義,令人歡喜奉行;


有人在弘揚佛法的時候,一味的說教,講理無法契合眾生的根機和需要,說了等於沒說。因此與人說話,最好能講一些有利於他的生活,工作、或和他的家庭,人生、事業、生命相關的事。如此,法義才能真正利於大眾,一句善心美言,即是天堂的花香;一聲禎恨惡語,即成地獄的刀劍。會話的要領,是我們必須重視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ung51885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