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的為人跟聖賢‧是靠勵志而成功;出世間的佛菩薩,則靠發願而證得。




每個人都希望成功,學生期盼考上理想中的學校、商人可望事業飛黃騰達、父母期待教育子女出人頭地。雖然古諺有說【失敗為成功之母】失敗並非完結,勇敢面對,還可以奮起飛揚,甚至可能帶來更大的成就、但人們以為成功帶來榮耀,失敗帶來沮喪,誰都不願意失敗。但是成功必須要具備成功的因素,這些因素是成功的動力,在哪裡呢?這裡提供四點



第一、慚愧是動力;


 


在佛經裡面說、《慚恥之服,無上莊嚴》,又說《慚與愧二者能使一切言語行為光潔,所以叫做兩種白法。》有慚愧心的人,懂得自我反省、勇於改過,知道自己有所不能、有所不及,要努力的地方很多,便會發心立志,勇往向前,一旦潛能發揮,成功指日可待。所以人要有慚愧之心,才會有進步的動力。



第二、    謙讓是動力:


 


一個人如果總是與他人爭強鬥勝,圖凸上風,甚至為了擁有權利及地位而不擇手段,這樣即使一時贏得了勝利,卻也因此輸掉了道德及人情,這不但不是成功,反而種下了重大失敗的禍因,〈謙讓〉就是對他人能力的肯定與認知,凡事不一定由﹝我﹞主導,要懂得留一點機會給別人。不傲慢,不自大‧自然能受到大家的敬重,做起事來助緣多,也就容易成功,所以謙讓就是一種動力,在事業發展中是必要的條件。



第三、  忍耐是動力:


 


諺語云,﹝萬事皆從急中錯,小不忍則亂大謀。﹞要成就一件事情,須要觀察時機、等待因緣。急,《不得》忍耐是一種承擔,一種處理,一種等待,也是對因緣法的認識,所以不可小看忍耐的力量。許多事業有成者都在忍耐多次失敗後,越挫越勇,最後得到全面的成功,因此幻想一夕有成、不如在艱難困苦當中忍耐、涵養,一旦時機成熟,必然能夠水道渠成。


 




第四、    智慧是動力:


智慧,不是賣弄機巧聰明,而是因為經過了養身積厚,人格成熟,眼界寬廣,又有處理即時困難的擔當,以及權巧應對的內涵之展現。一個有智慧的人,做起事來理路清楚,什麼時候該說、該做,該加強,了然於心。綜觀各大成功企業,除了上下同心,主事者善用智慧管理及決策也是成功的關鍵之一。有智慧的人,最大的內心能源就是樂於成就他人,就像一位善於溝通的外交官,能排除各種利害關係…,搭建國與國之間真正的友誼。所以想要成功,要有以上四種動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ung51885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