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者的氣度


不以成敗論英雄,成敗實乃家常事;不應善惡定賢聖,


善惡只在一念間。


 


 


《論語》說:〈暴虎馮馬,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一個人既使有膽量空手與虎搏鬥,膽敢不靠舟船就渡河,呈現的也只是匹夫之勇,血氣之勇。有勇無謀非真勇敢,真正的勇敢,不僅要具備勇氣,還要有謀略、有智慧。我們可以從四方面來看勇者的氣度:


 


第一、  大難看看擔當:


面臨大事或難事,有人選擇逃避或縮,有勇氣的人則選擇面對。《三國演義》中曾描


述魯肅向孫權獻計,設宴向關羽索回荊州。觀雲長在眾人勸說:﹝您今天請客,改天


請你到荊州做客,再作商議。﹞單刀赴會…,是勇;借酒脫身,是謀,關雲長有勇有


謀的擔當正是勇者的氣度。


 


第二、  逆境順境看僸度:

人生在世,不可能子處於順境,也不會一輩子遭遇逆境。有些人在生活順遂時,不知養深積厚、未雨綢繆;等到逆境來時,又只會怨天尤人。其實,所謂【逆境來時順境因】,處於逆境正好韜光養誨,充實自己。處於順境時,則應謙沖為懷,時存感恩,積福保福。看一個人對順,逆境的反應,就可以看出她的胸襟和氣度。


 


第三、  臨喜臨怒看涵養:


唐朝時有位漕運使,遇風乘船,損失大批食糧,尚書盧承慶將他的考績評為中下,漕運使看了,不塭不火。後來,尚書考慮到風災非人禍,就將他的考績改成中中,漕運使看了,也沒露出喜色。一個人臨喜臨怒,能夠寵辱不驚,自有過人的涵養。


 


第四、  群行群止看識見:


處在人群中,有時不免要隨順他人的行動,尤其在講求流行的現今社會,衣食住行育樂,哪一樣跟不上別人的腳步,就會被人譏笑為落伍。但是,一個有識見的人,有當行則行、當止則止的智慧,有分辨真相的能力,不會被視聽混淆,不會盲動、蠢動。對有意義的事,有﹝雖千萬人吾往矣﹞的勇氣;對無意義的事,雖是眾人趨之若鶩,他也會堅決拒絕。


 


有寬大的胸襟,深厚的涵養,見長識廣,勇於擔當,都是勇者的氣度。希望我們大家都有勇者的氣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ung51885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