鬱金香
植物與文明 期末報告
B93901003 電機三 陳映宇
鬱金香的生長特性
鬱金香,學名Tulipa gesneriana L.,屬於百合科,是一種多年生的球根花卉。
在溫帶地區,花期在三月至五月。通常花農會在前一年的秋冬便將球莖埋進土
裡,球莖會發芽,但要到隔年二月才會冒出地表。三月至五月開花,花期結束後,
若球莖發育狀況良好,可能會在土裡長出新的分支。新的分支可以再培育成一株
新的鬱金香。球莖開花幾年以後,就會逐漸枯萎而死。在台灣,因為氣候炎熱潮
溼,通常球莖開花一次之後,就很難再讓它開第二次了。
鬱金香也可以用種子栽培,但是相當需要耐心,因為鬱金香從種子長成會開
花的球莖,至少要六至七年。
鬱金香的分類
鬱金香的分類一直都是令植物學家頭痛的問題。鬱金香的種類相當繁多,可
以表現出各式各樣千奇百怪的形態,加上非常容易衍生出新的變種,讓學者們無
從著手將它們有系統地進行分類。
最早開始為鬱金香分類的歐洲學者克魯修斯(Carolus Clusius),在林奈提出
統一的植物命名法之前,便已根據鬱金香的花色圖案、形狀、葉片、花辦排列方
式等等,將已知的鬱金香品種分為34 個群(group)。他也分辨出鬱金香有早、
中、晚三種不同的開花期,分別在三月至五月的不同時序開花。
在克魯修斯奠定的基礎下,現在已有120 種(species)的鬱金香被分類。
鬱金香的栽培
現代人提到鬱金香,通常會想到一大片鮮豔的鬱金香花海。不過這是近現代
才形成的審美觀,在古代,這種單色、鮮豔的鬱金香,是沒有什麼觀賞價值的。
古人偏愛色彩斑斕、帶有條紋的鬱金香,以單株為單位來欣賞。這樣的審美觀並
不限於鬱金香。在17 世紀初期,荷蘭曾流行過每座花圃只種一朵花的花園,當
時的人認為,這樣才能讓花朵獨自展現風采。
鬱金香產生色彩斑斕的條紋,這種過程稱為「breaking」。開出這種條紋花朵
的球莖叫做「broken」,因為breaking似乎是不可逆的現象,一旦開出條紋花朵,
這顆球莖接下來就只會開條紋花了。而沒有發生breaking的球莖,則稱為
「breeder」。以種子栽培出的球莖,第一年都是breeder,只會開出單色的花朵。
球莖會不會發生breaking,是非常難以預測的。早期的花農和植物學家做了相當
多的嘗試,最後能否得到預期中漂亮的breaking,卻似乎仍只看運氣。一直到近
代微生物學興起,才發現breaking其實是由鑲嵌病毒引起的,因此使用傳統的育
種方法,當然無法順利得到。
我們在今天已經很難看到帶有條紋的鬱金香了。因為條紋鬱金香是由於感染
病毒才會發生breaking,這些鬱金香也較為瘦弱,生長情形並不是很好,甚至連
球莖生長出分支的機率都比較低。這也是為什麼產生breaking的鬱金香,顏色往
往沒有單色鬱金香那麼濃豔。現代流行大量地栽植鬱金香,而broken 的球莖相
對來說不易栽培,花朵的顏色也難以控制,不適合大片種植,因此市場就漸漸被
單色的鬱金香取代了。
鬱金香的歷史發展
鬱金香在帕米爾高原
科學家認為,鬱金香最早出現在中亞帕米爾高原的緩坡,接著慢慢擴散到天
山的山麓、山谷,最後更散播到裡海、黑海。很可能是早期的遊牧民族,將鬱金
香由人煙罕至的天山帶出來。在西元11 世紀時,波斯已經有栽種鬱金香的紀錄。
鬱金香在土耳其
回教世界非常重視花園。那裡的氣候乾燥炎熱,而花園可以提供人們乘涼、
休閒的場所。而回教徒禁止崇拜偶像,藝術品也只能以植物作為裝飾,因此植物
在藝術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花園對於回教徒來說,是天堂在人間的重現。曾有一位回教聖僧哈桑‧埃芬
迪(Hasan Efendi)在講道時,受到信眾詢問,要如何才能上天堂。他轉而詢問
在場有沒有園丁,並指著站出來的園丁說:「此人一定會上天堂。」聖僧提出的
解釋是,人死後會在天堂從事他們在世上最喜歡做的事情。既然花朵屬於天堂,
園丁就一定能夠上天堂,到天堂繼續他們的工作。
由於早期的土耳其人還是遊牧民族,鮮少使用文字,因此鬱金香傳入土耳其
的確切年代已不可考。最早在1055 年,就已有文獻提到伊斯坦堡的鬱金香。然
而鬱金香在土耳其大放異彩,卻要等到15 世紀,這個時期的鄂圖曼土耳其帝國
蘇丹,開始建造壯觀的御用花園。由於土耳其語中的鬱金香叫作lale,和拼寫「真
主阿拉」的字母是相同的組合,因此鬱金香在土耳其人眼中的地位十分崇高,御
用花園當然也少不了它們。後來更有獨鍾於鬱金香的蘇丹,大力推廣、鼓勵鬱金
香的育種和栽培,甚至經常舉辦盛大的鬱金香節
慶,作為炫耀。
土耳其人喜愛的鬱金香,和我們所熟悉的鬱
金香也很不一樣。他們喜歡花形瘦長的單色鬱金
香,花莖要直挺、細長,花瓣則為短刃狀帶有細
長的尖端,要能夠遮蓋住雄蕊,但露出雌蕊。土
耳其人費心栽培鬱金香,也同樣地費心在命名
上。一旦花農成功培育出美麗的新品種,常會交
由詩人來為它們命名,甚至為此舉辦比賽。於是
土耳其鬱金香的名字都非常富有詩意,例如:「燒
出心痕」、「鑽石之妒」等等,不難想像花朵本身
有多麼美麗。
鬱金香在荷蘭
鬱金香在16 世紀時輾轉從土耳其傳到歐洲。關於鬱金香究竟是誰帶進歐
洲,又是如何帶進歐洲,有許多不同的說法,從稀少的史料也難以考證哪一種說
法最為正確。可以確定的是,鬱金香傳入歐洲的時候,確實造成不小的轟動。人
們第一次看見這種奇異的異國花卉,都讚嘆不已。很快地,鬱金香便在上流社會
中流行起來。
歐洲人的審美觀就和現代人比較接近了,他們喜歡杯狀的鬱金香,而不是像
土耳其鬱金香那樣尖尖細細的花。由於歐洲人欣賞的是帶有breaking 的條紋鬱金
香,而breaking又是那麼地難以預測,因此鬱金香鑑賞家通常只會購買確定開過
斑斕花朵的球莖回家種植。花農則在培育出珍稀品種之後,靜靜等待球莖長出分
支、分支長大,再分別予以售出。由於球莖一年頂多長出一、兩支分支,這樣的
繁殖方法相當緩慢,因此新品種通常要等至少十年才會有穩定的供應,在這段期
間,這些炙手可熱的新品種自然是奇貨可居,球莖往往能夠以驚人的天價出售。
當時荷蘭平民的平均年收入約為300 荷盾,而一顆珍稀的鬱金香球莖,可以
賣到好幾千荷盾。有文獻記載,一顆價值3000 荷盾的球莖,可以換得:8 隻肥
豬、4 隻肥公牛、12 隻肥羊、24 噸小麥、48 噸裸麥、2 大桶葡萄酒、8 大桶啤酒、
2 噸奶油、1000 磅乳酪、1 個銀製水杯、一包衣物、1 張附有床墊和寢具的床、
以及1 艘船!
17 世紀初曾有一位富可敵國的荷蘭省議會議長波奧,在他的私人城堡中建
立花園,花園中還有一座專門種植鬱金香的花圃。有趣的是,鬱金香花圃裡裝置
了幾面經過設計的鏡子,可以讓波奧擁有的幾十朵珍貴鬱金香,乍看之下有幾百
朵之多。這說明了當時鬱金香的數量多麼有限!甚至連像波奧這麼有錢有權的
人,也無法買到足夠的鬱金香,來建立心目中的鬱金香花園。
因為鬱金香可以賣得這麼貴,在1620 年代,開始有一些鑑賞家以外的人投
入鬱金香市場,打起用鬱金香來賺錢的主意。這群人很有商業頭腦,培植出許多
真的能夠大賣的鬱金香品種,也多虧了他們,鬱金香的品種才能快速地增加,市
場上也有越來越多的球莖開始流通。
在17 世紀的荷蘭,最受歡迎的鬱金香品種有三群:
特色 白底襯紅或襯粉紅。
種類 將近400 種。
Rosen
代表 Semper Augustus(永遠的奧古斯都)
Generaelen der Generalen van Gouda(將軍中的將軍高達)
Admirael van der Eijck(海軍上將艾克)
特色 白底襯紫或襯淡紫紅。
種類 約70 種。
Violetten
代表 Viceroy(總督)
特色 黃底襯紅、紫或褐色。
種類 20 多種。
Bizarden
代表 Root en geel van Leyde(來登的紅與黃)
不過以上只是大致的分類,有些花色與上述分類原則相反的品種,也會被歸
成同一類。例如有一種Lacken 鬱金香,花瓣為紫色鑲白邊,也被歸類為Violetten。
事實上,當時的命名原則相當混亂,幾乎都是育種的花農高興就取的名字,外行
人幾乎無法直接從名字判定出該種鬱金香到底長什麼樣子,更無從判斷它們的價
值。因此,當時的荷蘭還興起了畫鬱金香畫冊的行業。花農請來畫家,將自己的
鬱金香收藏繪製成冊,就像今日的產品目錄一般,供買方參考。
這股種植、買賣鬱金香的熱潮在1635 至1637 年達到頂點,當時有大批投機
客湧入鬱金香球莖的市場,讓球莖一度供不應求,價格也隨之飆漲。然而這種泡
沫式的價格吹捧,並無法持續太久,1637 年二月,鬱金香的價格全面崩盤,許
多投機客在一夜之間傾家蕩產。這個事件被稱為「鬱金香熱(Tulipomania)」,在
經濟史上非常有名,可以說是歷史上首見的金融風暴。
在鬱金香熱過後,荷蘭的鬱金香並未從此一蹶不振,以往的珍稀品種仍然受
到鑑賞家的青睞,價格也仍然居高不下。原本就致力於培育鬱金香的專業花農,
也仍然以栽種鬱金香為生。雖然有好一陣子,荷蘭人都無法揮去鬱金香熱的陰
影,但是荷蘭的鬱金香栽培業還是持續地蓬勃發展。如今,荷蘭仍然穩居於全世
界生產鬱金香的最大國。
鬱金香在英國
英國種植鬱金香的風氣始於18 世紀中期,當時十分盛行園藝,英國各地都
成立了為數眾多的「種花人社團」。「種花人(florist)」指的是栽種、欣賞特定花
卉的人,不一定是專業的植物學家或園丁,也可以是業餘的愛好者。雖然種花人
社團並不只關心鬱金香,也關心其他的花卉,但由於鬱金香種類多變,一直都深
受種花人的矚目。
鬱金香剛傳入英國時,就像剛傳入荷蘭的時候一樣,是貴族名流的新寵,一
般人並沒有能力購買這種昂貴新奇的花朵。此時鬱金香的品種,也都是直接從歐
陸進口,完全由荷蘭、法國的花農掌控。然而鬱金香在英國上流社會過氣之後,
英國本土的園藝愛好者,卻重新把這些花卉拿來栽培,培育出許多英國特有的品
種,審美觀也不再受到歐陸花農的限制。
英國種花人也依照花辦的顏色,將鬱金香分為三大群。他們所用的分類原
則,其實和荷蘭人相同,只是名稱到了英國就不太一樣了。在英國,Rosen 叫做
Roses,Violetten 叫做Bybloemen,Bizarden 叫做Bizzare。在這三大群下,再依
照花辦的花紋,細分為breeder(素色)、feathered(羽紋)、flamed(火焰紋)這
三小類。其中feathered 和flamed 的花紋,都是發生breaking現象造成的。
英國種花人相當熱衷於舉辦比賽和展覽會。雖然許多鑑賞家對審美標準的意
見分歧,各地的種花人社團也經常互相看不慣,他們還是訂定了非常完善的評比
標準。
種花人和他們的鬱金香風行了一百多年。一直到19 世紀後半葉,英國的都
市不斷擴張,鄉村不斷萎縮,花田也日漸減少,這股種花的熱潮終於沒落了。
鬱金香熱
起源
荷蘭,確切地說是當時的尼德蘭聯省共和國,在16 世紀末才剛從西班牙手
中獨立出來。荷蘭雖然是地勢低窪、土壤貧瘠的小國,人民卻靠著高明的貿易手
腕而致富。尤其荷蘭在17 世紀開始掌握東印度的香料貿易,更是賺進了大筆鈔
票。雖然荷蘭的勞工階級,日子仍然過得相當辛苦,只能勉強餬口,但是他們的
年收入,估計已是其他國家低收入階級的兩倍以上。大部份的荷蘭人由於信奉新
教,生活相對而言較儉樸,也相當重視儲蓄。沒有重大經濟困難的荷蘭家庭,一
年約可存下20%的年收入。在這樣的環境下,荷蘭的巨賈富商,都有相當多的資
金可以運用支配,而大部份的荷蘭人,手頭上也有可供週轉的小錢。
當鬱金香交易在1630 年代日漸盛行,開始有平民階級的荷蘭人藉此致富,
後半輩子再也不必愁吃穿。看在其他平民眼中,球莖買賣是十分具有吸引力的,
若有機會,很難按捺住不進場投資。已經開始投資的花商,也難以自拔。當時有
一則逸聞,描述一位年輕人因為過度沉迷於鬱金香買賣,導致未婚妻憤而改嫁他
人。
早期的鑑賞家單純為欣賞花朵而買賣鬱金香的球莖,他們只買賣最高級的品
種,也只在每年的開花期之前買賣球莖。然而,對於想要投資致富的人來說,一
年只有花期可以作生意,實在是太短了。因此,他們開始不分四季地買賣埋在地
底的球莖,以類似期貨的方式來交易。實質的球莖,變成了一張張的期票,上面
寫明了將要進行交易的日期、交易的金額、球莖的品種、數量、以及重量。買方
必須先支付大約為交易額10%的保證金,以確保賣方的權益。
因為有了這種保證金制度,平民只要付得起球莖價格的10%,便有機會進場
交易。一開始當然是先選擇不那麼有名的鬱金香品種,假設一顆球莖值500 荷
盾,一位平民只需要出50 荷盾,便能買到代表這顆球莖的期票。若球莖挖出時,
價格漲了一倍,他就擁有價值1000 荷盾的球莖了!接著只要賣出這些球莖,他
便可以付清450 荷盾的尾款,並淨賺500 荷盾。用50 荷盾賺到500 荷盾,淨賺
10 倍,真是非常誘人!相反地,若球莖挖出時,價格跌到一半,那他就必須獨
力償還剩下的200 荷盾尾款,(可能要還一輩子。)以及得到一顆賣不出去的球
莖……這樣的投資其實是相當有風險的,因為這是一種投機買賣,獲利與否,不
是根據貨品本身,而是根據未來的價格。荷蘭人後來將這類交易盛行的時期稱為
「風中交易(windhandel)」,顯示了這種建立
在空紙片上的交易有多麼不穩定。可惜的是,
當時的投機客們眼裡只有淨賺10 倍利潤的生
意──他們壓根兒沒想到,在球莖價格一片看
好的時刻,怎麼可能會下跌呢!
1636 年的秋天,開始有大量的投機客進入
市場了。這群投機客多半是平民,從來沒有做
過任何金融投資,既不懂得市場機制,也不懂
鬱金香的行情。只要是鬱金香,不管是多麼普
通的品種,他們都買。很快地,一些名不見經
傳、鑑賞家不屑一顧的單色品種如Swisters、
Witte Croonen 等,都可以賣到非常好的價錢,
而真正的頂級品種,價格更是飆漲到前所未有
的天文數字:1637 年初,一顆Semper Augustus
球莖,可以賣到10000 荷盾。
以往在鬱金香買賣中,球莖的重量都是以「埃斯(azen,重量單位,約等於
0.05g)」為單位進行交易的。但平民為了進入球莖市場而購買的普通品種鬱金
香,由於價格相對低廉,通常是以「籃」為單位進行交易的,這些品種被花商稱
為「pound-goods」,以便與頂級品種「piece-goods」有所區隔。更甚者,有些花
商稱這些普通品種為「vodderij(破布)」,可見它們原本有多麼一文不值。
買賣
鬱金香球莖的交易,最主要在小酒館中進行。由於荷蘭的水質並不好,一般
人又負擔不起茶、咖啡、葡萄酒等昂貴的飲料,荷蘭人當時最主要的飲料是啤酒。
也因此,每個荷蘭城鎮都是小酒館林立,有人估算,當時大約每100 人,就會有
5 座小酒館。雖然當時教堂也是居民主要的聚會場所,在荷蘭的大城市也有證券
交易所,不過球莖買賣是比較登不上檯面的東西,人們多半還是選擇在小酒館中
談生意。也有人推論,鬱金香熱時期,許多看似瘋狂的交易行為,就是人們在小
酒館中酒酣耳熱,一時爽快就下的決定。
酒館中的交易方式主要有兩種:「met de Borden」和「in het Ootjen」。其中
met de Borden 是買方、賣方分別用石板出價,交由中間仲裁人決定一個雙方都
能認同的價格,而in het Ootjen 是類似今日公開拍賣的出價方式,由出價最高的
買方得標。這兩種出價方式,若交易談不攏,也都要付給中間人仲裁費,因此除
非價錢真的太不合理,買賣雙方通常都會接受。
破滅
最後一批在鬱金香熱中賺取暴利的人是一群孤兒,他們是一名阿克瑪
(Alkmaar)鎮的花農烏特‧溫可(Wouter Winkel)的遺孤。烏特‧溫可身後留
下了驚人的鬱金香球莖庫存,各式各樣的珍稀品種都有。依照荷蘭的社會福利制
度,這些孤兒被送往阿克瑪的孤兒院。為了讓他們未來能夠過較好的生活,院方
主動為這些孤兒拍賣烏特‧溫可留下的鬱金香球莖。拍賣會舉行於1637 年2 月
5 日,大批富有的鑑賞家、花農、花商,全都光臨了,整個拍賣會加上會外交易
的所得,總共有將近90000 荷盾!
但事實上,這場拍賣會舉行的前幾天,1637 年2 月3 日星期二,在哈倫
(Haarlem)的一個小酒館,首次有一批vodderij 鬱金香,無法以原先的高價賣
出。消息很快地傳開,(雖然在那個時代,消息最快只能以馬車來傳遞。)短短
幾天內,鬱金香價格開始在荷蘭全境暴跌。這時候所有的花商都急著將自己擁有
的球莖脫手,卻找不到任何買主願意買。有些前幾天還價值5000 荷盾的球莖,
現在跌到只剩50 荷盾,許多人除了宣告破產,別無它法。更糟的是,許多平民
都是藉由典當家產換取資金,來進入市場,例如當時有許多紡織工人,是用變賣
織布機的錢,來買他們的第一顆球莖。如今負債累累,賴以維生的工具也沒有了,
這些人的生活陷入一片愁雲慘霧。
為了平息這場突如其來的劇變,荷蘭政府,以及花農的同業組織等,都曾公
開頒布一些處理條例。政府明令取消所有1636 年秋天以後的交易。而花農同業
組織規定,買家可以只付給花農保證金,就算償清債務,而球莖則直接由花農賣
給買家的下一位買家──如果這位新買家付得起的話。然而還是有不少擺不平的
糾紛,鬧上了法庭,讓我們今天得以從留下的法律紀錄,一窺當時的情景。
現代的經濟學者回顧這場鬱金香熱,紛紛指出這是一場無可避免的災難。當
大量投機客靠著購入vodderij 球莖進入市場,使vodderij 球莖價格飆漲,此後就
再也沒有新人有能力進入市場了。而他們買下的這些vodderij 球莖,本身並沒有
市場價值,真正有錢的鑑賞家根本不會買這些球莖。因此這些球莖一再轉手,終
究會沒有地方可以賣。這時候價格就勢必要暴跌了──跌回它們原本的身價。
餘波
從鬱金香熱鼎盛的時期開始,一直到事發結束後許多年,荷蘭都有人出版警
世的小冊子,告戒民眾這種貪婪的行為不可取。其中最有名的是1637 年由亞卓
安‧羅曼(Adrian Roman)出版的《對話錄(Samenspraecken)》,以兩名織布工
人Waermondt(真心話)和Gaergoedt(貪心貨)的對話,討論整個鬱金香熱的
種種怪現象。羅曼顯然對鬱金香交易相當了解,《對話錄》書中記載了許多鬱金
香交易的細節。即使過了這麼多年,警世意味已不在,這本書還是讓我們對鬱金
香熱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
這個時期也有許多荷蘭畫家,畫了一些諷刺的版畫和漫畫,來嘲諷整個鬱金
香熱事件。有名的幾幅畫有《花神之愚夫帽(Floraes Gecks-kap)》和《花神之愚
夫馬車(Flora’s Malle-wagen)》等等,描繪愚人們受到花神的擺弄,喪失理智、
散盡家財。
諷刺的是,經過鬱金香熱的事件,荷蘭人並沒有學乖。一百年後的18 世紀
前半葉,輪到風信子取代了鬱金香,在球莖市場上興風作浪。由風信子造成的金
融風暴雖然沒有一百年前的鬱金香來得嚴重,不過也有出版商因此重印了羅曼的
《對話錄》,提醒世人不要重蹈覆轍。
參考資料
書籍
書名 作者 譯者 出版社
鬱金香熱
Tulipomania
麥克‧戴許
Mike Dash
李芬芳 時報
鬱金香
The Tulip
Anna Pavord 陸劍豪 藍鯨
Tulip Fever – a novel Deborah Moggach Delta Trade Paperbacks
網站
http://www.karisgarden.com/chapters/tulipaner.htm
介紹Old English Tulips,並有三大花色、三種花紋的鬱金香照片,非常美麗。
http://en.wikipedia.org/wiki/Tulip_mania
Wikipedia淺談鬱金香熱。
http://penelope.uchicago.edu/~grout/encyclopaedia_romana/aconite/tulipomania.html
鬱金香熱。
http://www.mikedash.com/tulipomania.htm
《鬱金香熱》作者的網站。
http://www.epochtimes.com/b5/4/3/8/n481210.htm
鬱金香植物特性。
圖片來源
http://www.travelrich.com.tw/project/flower01/report01.htm
日本豪斯登堡。
http://www.geocities.com/Pentagon/Bunker/6066/turkmot.html
土耳其鬱金香刺繡。
http://davesgarden.com/pf/showimage/72488/
細長的土耳其鬱金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ung51885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